冷軋含油廢水處理技術
1 冷軋含油廢水常用處理技術1.1 重力分離法重力分離法是利用油水密度差異使油上浮,從而達到油水分離的方法。常用的設備是隔油池,可以去除廢水中相對密度小于1 和直徑大于25 μm的懸浮和乳化狀态的油類物質,出水油質量濃度一般小于50 mg/L,但不能去除廢水中的溶解油。隔油池的種類很多,國内外普遍采用的有平流式隔油池(API)、平行闆式隔油池(PPI)、傾斜闆式隔油池(CPI)和壓力差自動撇油裝置等〔1〕。1.2 氣浮法氣浮法又稱浮選法,是處理含油廢水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〔2, 3〕。該法就是讓廢水中産生大量的微氣泡,微氣泡與水中的乳化油和密度接近于水的微細懸浮顆粒相黏附,黏合體因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,形成浮渣,從而加以分離去除。氣浮法通常作為對含油污水隔油後的補充處理,經過氣浮處理,可将含油質量濃度降到30 mg/L,再經過二級氣浮處理,出水含油質量濃度可達到10 mg/L 以下。根據水中形成氣泡的平均直徑大小、溶入條件和氣泡形成方式,氣浮法分為溶氣氣浮法、布氣氣浮法和電解氣浮法。目前氣浮法中應用較多的為溶氣氣浮法,該技術具有産生污泥少、分離效率高等優點;但也存在占地面積大、藥劑用量大、浮渣造成二次污染等缺點。電解氣浮法作為一種新的廢水處理技術,具有浮選效率高,除油效果好的特點。L. B. Mansour 等〔4〕采用钛塗钌氧化物為陽極,不鏽鋼絲網為陰極,研究了不同參數(電流密度、油濃度、浮選時間及絮凝濃度)下的除油效率。1.3 絮凝法絮凝法在國内外含油廢水處理中應用較為廣泛〔5, 6〕。該法包括化學藥劑絮凝法和電絮凝法。化學藥劑絮凝法主要是向廢水中投加絮凝劑,通過絮凝劑的水解聚合作用、分子鍊架橋作用以及吸附作用達到絮凝的目的,然後通過沉澱或氣浮的方法将油去除。該法除油效率可達80%~90%,COD 去除率可達50%~85%。電絮凝主要是通過外加電壓産生凝聚,江蘇科技大學對電凝聚法處理軋鋼含油廢水進行了研究〔7〕,當pH 為6,電流密度為4 mA/cm2,電解時間為40 min,投鹽量為1.25 g/L,極間距為1 cm時,COD 的去除率大于99.5%。目前應用的絮凝法主要是化學藥劑絮凝法,為了提高含油廢水的處理效果,通常是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和有機絮凝劑複合使用,常用的無機絮凝劑有聚合氯化鋁(PAC)、聚合硫酸鐵(PFS)、聚矽硫酸鋁(PASS)等;常用的有機絮凝劑有聚丙烯酰胺(PAM)。對于絮凝法的發展研究主要集中在絮凝劑的開發和應用,尤其是新型複合絮凝劑和天然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的開發。1.4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吸附劑的吸附作用,對廢水中的溶解油和其他溶解性有機物進行物理、化學性、靜電吸附,達到油水分離的目的。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、粉煤灰、褐煤、高分子聚合物和吸附樹脂等。目前,活性炭作為吸附劑的吸附技術在鋼廠廢水處理中應用較多,如韓國浦項〔8〕、我國寶鋼等。周珊等〔9〕利用粉煤灰吸附處理冶金含油廢水,當廢水pH為13,灰水比為1∶10 時,粉煤灰的除油效率為95.43%,出水含油質量濃度為11.7 mg/L。對于吸附法的發展,主要是開發吸附容量大、吸附速度快、回收容易、吸油效率高、保油性能好、經濟環保的吸附材料。1.5 膜分離法膜分離法是利用液-液分散體系中的兩相與固體膜表面親和力不同,通過外界作用力以物理截留方式進行油水分離。作為一種新型含油廢水處理技術,能夠有效去除廢水中的乳化油和分散油,并具有操作穩定、出水油含量低、油水分離過程不需要化學藥劑、系統本身不産生污泥等特點,*近幾年在國内外含油廢水處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目前,應用于含油廢水處理領域的膜分離技術有微濾法、超濾法和納濾法,其中以超濾法應用*多〔10, 11, 12, 13〕。